10月12日,光明日报在头版大篇幅、系统性、全面性报道了东北三省的突围之路、振兴之策、发展之势,讲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故事。其中,在国企改革方面以沈鼓集团为例,介绍了通过改革使沈鼓集团这家老子号企业再次焕发勃勃生机。
文章节选
白山黑水,正把振兴的故事娓娓道来……
——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调研
编者按
9月6日至8日,习近平总书记赴黑龙江考察,再次为振兴东北把脉问诊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总书记七上辽宁、吉林、黑龙江三省考察调研,可见对这块富饶的大地希望之殷、关心之切。东北人民牢记总书记嘱托,奋发有为、拼搏进取,不断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东北大地开出绚丽之花,结出丰硕之果。
本报调研组日前来到白山黑水,走进城市乡村,探寻东北三省的突围之路、振兴之策、发展之势,讲述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故事。
当第一缕阳光洒向中国“雄鸡”版图的鸡冠,东北三省醒来了。
在大庆,十几万台“抽油机”又度过一个不眠之夜,精神抖擞地投入新一天的工作;
在长春,身披“虹韵紫”的亚运动车组,仿佛炫酷动感的少年,在晨光中以加速度奔向使命所在;
在沈阳,浑南会客厅迎来第一位客人尼卡,这位在当地生活了20多年的俄罗斯商人,款款走向柜台……
一幅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画卷,在黑土地上徐徐展开。
……
“到铁西,看看共和国工业长子的模样。”这句当年的流行语,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适用。
沈阳市铁西区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工业重镇。曾经,这里厂房稠密、烟囱林立,沈阳鼓风机厂、沈阳第一机床厂等一批金灿灿的名字,闪烁着夺目的光芒。
然而,20世纪末,铁西却历经了一场“生死考验”:国有企业90%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,13万产业工人下岗……涅槃之变也由此开始:“东搬西建”,把240多家工厂从城里搬到市郊的新区。这一搬,不仅换来了城市的天蓝水清,也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。
辽宁省委常委、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告诉记者:“铁西区的成功转型,使企业活了、城市美了、百姓笑了,这几年有近22万人的净流入,铁西正起势腾飞。”
改革,是大方向;改革,也会有阵痛。
2019年,以生产鼓风机起家的沈鼓集团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。一刀切下去,毫不犹豫:原班子成员全部辞去市管干部身份,过去的“企业领导”变成“职业经理人”,所有中层管理干部重新竞聘,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国家战略投资者,关键岗位员工持股。
改革使这家国企老字号焕发生机。如今的沈鼓,是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名副其实的领军企业,在西气东输、石油炼化、核电等重大工程领域,接连突破“卡脖子”技术。
亲历者说——沈鼓集团董事会秘书金娜:我全程参与了企业混改。集团拿出9.35%股份让员工持股,劳动效率提升35.8%。相比改革之前的2019年,沈鼓利润总额增长了9倍,净资产收益率增长了15倍。
……
离开东北,我们仍在心底不断回望那片热土。白山黑水间,工业长子的不倦身影,产业园创新创业的火热场景,风吹稻浪预示的丰收景象,大秧歌中流淌的欢乐与祥和……这一幕幕时常浮现在记者眼前。
东北全面振兴,一条闯关夺隘的突围之路;
东北全面振兴,一段风光无限的创业旅程;
东北全面振兴,一份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答之卷。
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,已经在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