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4日出版的《辽宁日报》在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了题为《沈鼓集团持续聚力改革、发力创新,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原动力:心怀“国之大者”矢志铸重器》的文章。文中浓墨重彩地介绍了自2013年以来,沈鼓集团全体干部员工,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把创新作为头等大事,企业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,为辽宁全面振兴,全方位振兴贡献了力量——
夏日的沈阳,阳光灿烂。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,一个个为重大工程定制研发的动力“心脏”正在设计、加工中,节奏紧张而有力。
2013年8月30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,走进转子、定子车间,仔细询问产品的性能、应用和技术创新情况,同劳模亲切交谈,对沈鼓几十年来在保障能源安全上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肯定,希望沈鼓继续为作出更大贡献。
每次回忆起总书记来到车间的那一幕,转子车间制造师马长好的心情都如当年一样激动不已。他说:“总书记停下脚步,问我工龄多长了、工种是什么、收入怎么样,还认真观看我操作设备加工产品的过程。”
总书记温暖的话语,成为激励马长好成长的强大动力。“我抓紧时间学习,完成了数控技术大专课程和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本科课程,从一名大专学历的普通工人成长为生产骨干,并在以及省里的多个大赛中获奖,今年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。”马长好说,如今,他的收入翻番,家里换了新房,工作、生活劲头十足。
喜事不少,但马长好最想向总书记汇报的是沈鼓发生的变化。他指着机台介绍:“以前这旁边放着的是大摞的图纸、文件。现在大变样了!派工、查阅图纸、修改程序等都能在电脑、手机或车间触摸屏上完成,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。”
变化,来源于沈鼓实施的数字车间改造。“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,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”对于转型的必要性、紧迫性,沈鼓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戴继双认识深刻。
着眼于技术进步、产品升级、结构调整,近年来沈鼓大力实施“5 2”转型升级战略,加速向高端装备、国际化、服务型制造、工程成套、新市场方向转型,发展智能制造和金融服务两个重要支撑业务。
数据记录着奋进的脚步:“十三五”期间,沈鼓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.7%,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3.3%,订货年均增长15.8%,利润年均增长57%;2021年,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.1%,利润总额同比增长近一倍,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7.4%;今年一季度,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%。
数据背后,是沈鼓持续聚力改革、发力创新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原动力、引燃强引擎。
把创新作为头等大事,沈鼓将人、财、物更多地投向一线,依托“两站、四院、五中心”产学研联合研发体系,合力攻关;常年保持营业收入6%的科研投入,为创新提供充足资源和有力支撑;设立首席专家,待遇与集团副总相当,评先、晋升等各项政策均向研发领域倾斜,激发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。
改革为创新“护航”,深入推进子公司改革、三项制度改革,按岗位价值确定薪酬,激发员工创新活力、干事热情;今年1月,通过战略合作引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,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。
“总书记就是我们的领航人!9年来,沈鼓持续超越、迈向高端,一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产品接踵问世。”沈鼓设计院副院长、集团副总工程师姜妍感慨地说,当年总书记来考察时,沈鼓研制的我国首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刚投入运行,此后,120万吨、130万吨、140万吨……产品不断升级。现在,沈鼓已具备150万吨乙烯三机的设计制造能力,这是压缩机领域设计难度更大的机组之一,规模全球更大。
突破性成长的,还有沈鼓长输管线压缩机,其市场占有率从2013年的10%提高至如今的90%以上,西气东输、陕京四线、中俄东线等一条条关系国计民生、用气安全的战略型能源通道上,沈鼓研制的动力“心脏”分秒不息、有力跳动,将中国能源大动脉核心装备牢牢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;
还有当年尚未国产化的十万空分压缩机组。2017年,沈鼓自主研发的我国首台套十万空分压缩机组成功用于神华宁煤400万吨/年煤制油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超大型空分压缩机组的;
还有已应用在国和一号、华龙一号等项目上的沈鼓核电技术……
以沈鼓为代表,数字辽宁、智造强省建设正步履铿锵、扎实推进,为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有力支撑。
作者 : 金晓玲